行业动态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全部 19 行业动态 19

全息投影与5G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:打破想象边界的智慧教学探索

时间:2025-07-04   访问量:1005

在医学教育持续向“智慧化、精准化、实践化”转型的背景下,如何在有限教学资源下实现高质量、高还原度、高交互性的临床教学,成为摆在众多医学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。2025年初,随着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(教办〔2025〕3号),一系列关于“课程数字化转型”“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体系构建”“高阶实践能力培养”的新要求,为医学教育的技术革新指明了方向。

在此政策驱动下,5G与全息投影技术的融合成为医学教育突破瓶颈的重要支点。全息投影借助高分辨率三维建模与空间光场显示,使复杂的医学知识得以立体化、可视化呈现,尤其在人体解剖、病理展示、手术模拟等环节表现突出。而5G的低延迟、高带宽能力为远程互动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,使得跨校区、跨省市乃至跨国界的医学临床教学不再受限。

在这一趋势中,部分具备前瞻视野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率先进行了技术试点。其中,由“DBCLASS.NET”提供技术支持的全息教室系统,正在成为医学教育转型的典型样本。该系统融合裸眼3D全息显示、实时建模、人像提取、智能互动等多项功能,突破了传统VR设备的物理佩戴限制,真正实现了“沉浸式”“可交互”“可共享”的智慧教学体验。

以解剖教学为例,在全息教室内,学生无需佩戴任何设备,即可通过裸眼观测完成对器官、组织结构的三维观察和拆解,老师则可实时对模型进行旋转、剖切,并叠加病变信息进行对比讲解,极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与直观性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通过5G网络同步,全息内容可以实现跨区域传输,使偏远地区医学院校的学生也能“同步上课、同频学习”。

此外,全息远程互动技术已逐步拓展至手术教学、病例研判等高阶课程中。在模拟手术课程中,师生可围绕全息“虚拟病人”共同进行操作演练,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可实时记录与复现,便于后期追踪分析与技能评估。这种基于数字空间的临床训练环境,成为教学评估改革与人才能力画像的重要辅助工具。

在当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体系趋向多元化、过程化的大背景下,这类技术创新正悄然改变着医学教育的评估逻辑——不再以“内容覆盖”或“课时数量”为唯一指标,而更重视“教学交互质量”“学习行为数据”“技能形成过程”等多维度指标。正如教育部在《2021—2025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案》中所强调的:“推动课程体系、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转型,是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。”

当前,已有一批医学院校在“DBCLASS.NET”技术支持下,完成了全息教学模式的初步落地与成效探索。湖南某医科大学借助全息解剖系统,构建了“数字临床教学中心”,系统性替代部分传统标本教学流程,在师生反馈中获得高评价。而华南某高校则结合5G全息系统,开展跨省远程病例讨论课程,学生借助全息投影可沉浸式观察病例成像与手术演示,课程满意度远超传统方式。

随着教育数字化步伐加快,以“DBCLASS.NET”为代表的技术方案正成为支撑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支柱。未来,如何在确保伦理、数据安全、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,持续拓展5G与全息技术的边界,构建起真正“因材施教、因术施训”的医学智慧教学体系,仍需更多实践与探索。

标签:

上一篇:DBCLASS.NET传统与创新:全息教室下佛教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

下一篇:没有了!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